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召开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推进会

  • 2025年03月31日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为全面落实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继续推进新学期教风学风整顿工作,3月27日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召开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邀请校级教学督导张师伟教授莅临指导,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岚林主持会议,各教研室主任及教学骨干参加会议

本次推进会立足查问题、谋对策、建机制的目标,通过专项工作通报与交流研讨两大环节,凝聚共识、共绘蓝图。李岚林通报了近期学校督查本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重点传达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加强教风学风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强调全体教师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筑牢教学本位意识,加强课堂管理能力培养;二是树立质量标杆意识,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三是增强创新驱动意识,主动探索教学改革路径。

交流研讨环节,各教研室主任分别从通识选修课堂的管理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形式、教学质量提升的本质、规章制度落实的重难点以及近期师生对教风学风整顿工作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张师伟教授针对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可以从班级人数设置以及日常考勤形式等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同时教师应从自身能力建设出发,提升教学过程中的学术含金量,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本学期学院将持久发力,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建立健全学院层面的实施细则,使教风学风整顿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不断督促师生提高课堂质量,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撰稿:梁钊 审核:寇汉军)

相关新闻

  • 国际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3月27日,国际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科级干部及学工干部参加学习。学院党委书记李立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对大局大势的深刻洞察,凝练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深邃思考,为学院进一步做好涉外法治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指引了前进方向、提出了使命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关于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生动实践。 会议要求,全院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把握好全年工作的主题主线和重点难点,立足学院学科积淀与特色,在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学理论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治理效能上着力下功夫,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学院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供稿:国际法学院 撰稿:韩潇 审核:李立)

    2025-03-31
  • 因“智”谋事 以“融”赋能:我校召开党委宣传部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融合发展座谈会

    3月28日下午,学校党委宣传部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融合发展座谈会在校务楼召开,共商双方合作共建事项,协同推进学校宣传工作与学院学科建设融合发展。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主持会议。 赵万东指出,面对高等教育生源结构变化与学科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学校宣传工作须怀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紧迫感,深谋远略,统筹各方优势搭平台、建机制、聚合力,既要锻造“破壁出圈”的能力,更需培育“预见未来”的嗅觉,持续提升新闻宣传质量,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切实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同时,从学科视角来看,当算法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基建”,数字人主播开始替代传统采编,新闻传播学科也必须直面技术重构行业的现实挑战,积极探索学科转型发展的创新方案。 学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班,办学历史始终体现新闻教育事业与宣传工作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赵万东对双方合作提出三点期许:第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构建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建设西法大“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平台,深入推进内容策划、产品制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第二,聚焦品牌、挖掘内涵,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宣传风格。通过科技赋能、精品策划以及创新表达方式,用青年话语讲好法治故事、讲好西法大故事。第三,总结经验、强化保障,形成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推动学校宣传工作和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燕福民介绍了近期学校宣传工作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孙江基于两部门前期的合作基础分别从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双方就共建卓越新闻人才实验班、成立校级融媒体中心、开发文创产品以及其他多项重要项目合作达成高度共识。双方均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学校、学院面向未来传播生态主动突围的决心。 在交流环节,双方教师代表和参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校园文化IP开发、校史馆升级以及校企平台联动创新等系列议题深入探讨。参会教师表示,当宣传战线的前沿需求与新闻传播的学术积淀深度碰撞,当法治文化的厚重底蕴与AIGC的技术势能创造性融合,这种“制度创新+技术迭代+学科交叉”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崔梁凡 王洋 审核:刘渊)

    2025-03-30
  • 外国语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教风学风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管理不充分、教学创新不活跃、课堂学习不专注等问题,3月26日,外国语学院开展教风学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课堂、聚焦问题、凝聚共识,推动教风学风协同提升,助力育人质量再上新台阶。 学院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党政联席会和党支部工作会议等传达学校要求并部署学院抓教风学风工作,党委书记杨华强调,全院上下要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院长窦坤深入课堂,与学生同上一堂课,了解掌握教学实际,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讲授、探究、案例、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保障教风学风建设长效化,学院将建立“院-教研室-课程组”三级督导体系、启动“教学创新工作坊”、推行“教风建设伙伴计划”、开展“学风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听课、评教、培训和评选等举措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多途径引导师生共同形成优良教风学风,营造教学相长的良性生态,切实提升育人质量,为培养更多“精英明法”优秀涉外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陈河 审核:杨华)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