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频道

即时新闻

  • 我校举办第六期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专题工作坊——“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实操工作坊

    4月2日下午,我校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实操工作坊顺利举办。副校长马朝琦、部分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及2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培训。人事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董玮主持活动。 实务专家朱超围绕教师课堂教学全链条场景设计,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了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实践路径。老师们通过现场跟学跟练,从DeepSeek融入教案编写、课程设计到课堂互动、质量评估,深度掌握AI工具的使用功能和技巧。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系列培训既是满足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迫切需求,也是我校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将联合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立足学校推进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持续完善“AI+”培训课程体系,使更多教职工实现从认识AI、使用AI到驾驭AI的转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谱写数字赋能新篇章。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讲座报告 | 教师发展中心 | 2025-04-03 阅读:2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泉教授应邀来校作报告

    4月1日下午,我校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泉教授来校作题为《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报告。校领导班子、全校处级干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主持。 王泉教授聚焦数智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变革性影响,系统分析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范式转型、数据治理能力等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四重挑战、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变与不变、重塑教育环境变革教育模式三方面分享关键思路,提出以“智慧教育生态构建”为核心的系统性应对策略。 张军政表示,王泉教授从多个维度剖析了数智时代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为学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路径。他强调,学校干部职工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照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为主题,围绕“西法大何为、西法大何应、西法大何变”等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共同书写新葡的京集团8814数智时代发展新篇章。 学校部分教师和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观看了报告会直播。  (供稿:信息网络中心 撰稿:李聪 审核:贾晅)

    讲座报告 | 信息网络中心 | 2025-04-02 阅读:59
  • 我校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水平,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月28日下午,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师资培训师、教学实务培训团负责人张晶副教授主讲,教务处副处长王鹏飞主持。一百余名教师参加培训。 张晶以“AI助力教学效能跃升”为主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潜力。她从高等教育数字化政策要求入手,简要介绍生成式AI的定义、核心能力、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各种AI大模型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AI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智能备课、学情分析、个性化答疑等应用重构教学流程,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跃迁。 参会教师就人工智能如何具体应用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积极互动和交流。 (供稿:教务处 撰稿:王筱蕾 审核:李大勇)

    讲座报告 | 教务处 | 2025-03-31 阅读:226
  • 我校付玉明教授受邀参加首届中巴法律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近日,首届中巴法律研讨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中巴两国高校法学专家学者及司法实务界代表汇聚巴西高等司法法院,就环境法和人工智能法两个领域的法律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次中巴法律研讨会得到了中巴两国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巴西最高法院院长巴罗索(Luís Roberto Barroso)、巴西教育部长桑塔纳(Camilo Santana)、巴西外交部副部长萨博亚(Eduardo Paes Saboia)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巴西高等司法法院院长本杰明(Antonio Herman Benjamin)主持大会开幕式。我校付玉明教授受邀并于线上参加本次研讨会。 付玉明在人工智能法分会场以“自动驾驶事故风险的刑事治理:技术、法理与归责”为主题,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风险、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程序原理、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处遇原则以及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刑事归责等内容进行发言。在讨论环节,巴方的法学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代表对我国自动驾驶的技术应用及法律规制问题展现出非常高的讨论热情,付玉明就此与巴方与会人员展开深度交流。 会后,参会的18所中巴法律院校与巴西高等司法法院签署《中国-巴西法学院联盟设立倡议书》,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巴西法学院联盟”。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人:付玉明 审核人:陈梦琦)

    学术会议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 2025-03-31 阅读:147
  •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马怀德: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

    3月21日下午,“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九讲在长安校区满天星报告厅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的讲座,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主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法学会有关领导,以及校内外师生500余人参加讲座。 马怀德教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为主线,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马怀德认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精准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深刻回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浓厚的实践特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长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马怀德从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明确关键重点任务,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第三,明晰长远工作布局,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四,落实法治重要保障,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马怀德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一个完整的理论闭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必将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更大发展。 赵万东在总结中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是法学教育工作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马怀德教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广大师生要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工作,要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本次讲座作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内容,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学习。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雷苗苗 审核:赵玎玎)

    讲座报告 |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 2025-03-24 阅读:226
  •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 韩大元:和平权的宪法意义与保障

    3月19日上午,“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七讲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作题为《和平权的宪法意义与保障》的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常安主持,王瀚教授、王周户教授、王健教授与谈。 韩大元从冲突加剧中的世界切入,重申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共识:和平不仅仅是指没有战争的状态,还蕴含着正义、包容、多元与平等,是人类最低限度的自由,维系着人的尊严。回顾了各国宪法中体现的和平理念,指出维护和平已作为各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最后从确立和平权的宪法地位、捍卫人的尊严、完善维护和平的宪法保障机制、以宪法控制科技的非理性、中国如何把握和平理念的话语权五个方面思考宪法与和平的关系,认为当下正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应当以宪法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宪法在维护和平中的重要作用。 常安表达了对韩大元教授及三位与谈嘉宾的感谢。他表示,韩大元作为一位宪法学者、人权学者、法学教育家的情怀,对于世界和平的珍视,对于人的权利与尊严的尊重,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与谈环节,王瀚结合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规则谈到,世界和平这一永恒的追求仍然任重而道远。王周户认为,宪法中的和平权理念深刻诠释了我国政权治理的根本性的文化基础,应当关注与挖掘作为一项权利的和平权在国家治理与推动世界秩序变革的实践路径。王健指出,和平权的宪法研究,既要坚持中国立场、提炼中国的和平权理念及方案,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聚焦于世界和平的重要议题。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丘名洁 审核:常安)

    讲座报告 | 研究生院 | 2025-03-20 阅读:149
  •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

    3月17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受邀来我校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我校外国语学院科研骨干、青年教师参加讲座。法律语言研究所所长何静秋教授主持。 张法连从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意义讲起,深入阐述课题申报相关内容。他表示,课题申报是教师学术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部分,选题为课题申报成功的核心要素,应兼具创新性,紧密契合国家重大需求,甄别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名称。课题申报书应从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重点难点、论证逻辑等多个角度出发,予以详尽解读,并着重强调课题论证细节之处的诸多要点,涵盖语言文字的学术规范性、论证导图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参考文献的权威性与时效性等方面。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氛围浓厚,且兼具高度的针对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参会教师收获颇丰,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孟超 审核:窦坤)

    讲座报告 | 外国语学院 | 2025-03-19 阅读:198